爸,您就這樣措手不及的離開,一句話都沒有留,我們也好多話都來不及跟您說。我想或許是因為我們都太愛彼此,實在捨不得說出永別的字句才會這樣吧!
 

您癌症復發一年來,我們見您一直樂觀積極的尋求各種治療,直到末期醫生也束手時,您仍拖著虛弱的病體,對我們盡量展露笑顏,儘管您常獨自徹夜忍受著椎心刺骨之痛,為了不讓家人親友擔心,您總是選擇自己默默的將所有的苦痛扛下來,不讓我們操心,您就是這樣的讓所有人不捨。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玉花

大哥與世長辭,二哥問我們對大哥的記憶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大家異口同聲都說:「健素糖!」在民生困苦的年代,那是大哥對弟妹一份滿滿的愛,永遠也忘不了,濃得化不開的甜蜜回憶。大哥三歲喪母,四歲父親續弦,添了三個弟弟四個妹妹,開始有了這個甜蜜的負擔。


民國四十八年我入小學一年級,大哥就讀新竹師範學校,假日要回家會先寫信回來,我們就開始盼望,只要他的身影在圍牆邊出現,大家立刻迎上前去,大哥就打開他的皮箱,拿出健素糖,有的有糖衣有的沒有,每人一把。這是學校給他們的營養補給,他捨不得吃特地為弟妹留下來的。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榮燦

1976年,老師受聘到台中師專(今台中教大)當專任講師時,我正念專三,當時有位音樂組學姊葉秀靜告知:學校來了一位好鋼琴老師──張炫文老師。次年考進音樂組升上專四,才發現同組同學已多人成為老師的私人學生,當時的師專生,特別是男生都如同老師童年般的清貧家境,花錢「學音樂」簡直是奢侈的夢想,所以只好不花錢土法煉鋼ㄍㄧㄥ到積蓄了幾年的寒暑假伙食公費節餘,做最後的充電。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在專四委請組上女同學(劉淑英)帶領我到老師在四維街靠近三民路口的家,這是我第一次正式拜師學琴藝,(猶記得當時老師的長子-聖宏,仍在襁褓中)。這樣跟老師一路學到畢業,而老師也給我很深的曲目挑戰,專四下的實習演奏會彈:CHOPIN-雨滴前奏曲;專五下的畢業演奏會彈:CHOPIN-幻想即興曲,令同學稱羨。

畢業前,老師搬家到南門路的一棟大樓公寓,我和組上的男同學都主動前去幫忙。畢業後分發到板橋市中山實小,也一直與老師保持聯繫,後來老師買了現在住的房子,隔些年又擴張「版圖」,添購現在的停車場‧‧‧,每遇節慶假日返鄉,偶探望老師,必受熱情款待,特別是還吃過師母煮的飯菜,令我備感溫馨。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音樂土本化先驅張炫文辭世

中央社 2008年2月18日電


(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十八日電)台灣音樂本土化先驅、著名音樂教育家張炫文,於二月十六日上午因罹患肝癌病逝於台中,享年六十七歲。張炫文的親屬訂於二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時台中市殯儀館懷義廳為張炫文舉行告別式。


1942年出生於台中縣大安鄉松雅村的張炫火,是台灣踏入歌仔戲音樂及台語唸歌說唱音樂的學術研究領域的第一人,曾任「台灣歌仔學會理事長」。


父親業農,自幼喪母,張炫文初中就讀省立大甲中學時,並無機會接觸鋼琴等樂器。1959年考進新竹師範學校,經啟蒙恩師楊兆禎才發現自己在音樂方面的興趣與天份。1961年的處女作「母親!我想念你!」即已被編入楊兆禎所編印的「藝術歌曲集」中,至今仍被廣為熱愛傳唱。


1962年張炫文回母校台中縣大安鄉的海墘國小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課餘,利用學校僅有的一台風琴練習;回家,只能在桌面練習指法。週末到大甲中學商借鋼琴演練,每月一次到台北跟隨李富美教授學琴。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以來,我們在無數次獨唱或合唱音樂會上,張炫文的歌樂作品,常常是大家傾耳細品的焦點,近年來兩岸樂壇活動密切,港、滬、榕、廈…等文化都會,每有歌樂活動,他的作品也漸漸為人熟悉。

在當代作曲家群中,張氏的歌曲作品,甚得聲樂家和愛樂知音的青睞。究其原因,在於他堅持執著於保存「樂以詩為本,詩以樂為用」的歌樂完美體質,既富有民族風格、地域風情,也凸顯了自已的風骨。他在作曲寫歌的成就上,能有如此精緻與親和相等的美學效果,源自他彌足珍貴的人生閱歷:一是童年的鄉村生活,大安溪的潺潺溪水、阡陌的無邊禾浪、西濱燦爛的晚霞、廟會喧鬧的野台戲…都積澱在潛意識中,日久變成靈感的活泉。其二是三年小學教員「孩子頭」生涯,對從事心靈工程的藝術創作者而言,這是永保童心最難得的機會,這一點,他與歌曲之王舒伯特頗為相似。其三他在大學主修鋼琴副修聲樂,碩士班則鑽研傳統地方戲曲,造就了作曲上最紮實的基本功,所以寫起歌來自然行雲流水,不露斧鑿痕跡。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歌唱是人類最方便、最主要同時也是歷史最久遠的音樂表現方式;歌唱所不可或缺的歌曲,則不論在任何時代、種族或地域,都是流傳最普遍、影響最深遠、需求量最大的的音樂體裁。人們接受音樂的薰陶、享受音樂之美,也幾乎都從歌曲開始。對一般民眾而言,歌曲甚至還可能是他們音樂生活內涵的全部。我國許多前輩作曲家的創作,幾乎都以歌曲為主,除了個人偏好或其他因素的考量外,社會的迫切需要,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幸而有這些前輩在歌曲園地辛勤地耕耘,我們今日才能有一些好歌可唱,才能勉強不致成為沒有自己的歌可唱的國度。

然而近半世紀的台灣,許多作曲科班出身的作曲家,不知是否因為只在乎個人的「鴻鵠之志」?或是真的感覺不到社會需要的是什麼?總是以器樂創作為主(尤其是室內樂),很不屑於涉及歌曲創作;即使難得寫了歌,也似乎著重於技巧是否新穎?手法是否獨特?但卻不在乎演唱者與欣賞者的感受。長此下來,終於慢慢和社會大眾脫節,造成既不喜歡流行歌又無法接受現代音樂的聲樂家、合唱團、愛樂者…每當想要唱些反映當前社會生活、抒發人們思想感情、滋潤撫慰人們心靈,並且又能引起普遍共鳴的歌曲時,總是難免感嘆好歌難求。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細說張炫文教授--音樂絲路

(原文刊登於 91.6.2 采苑藝術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張炫文合唱作品發表會 節目手冊)

引言

曾經只是五、六十年前中台灣一個偏遠鄉村的平凡農家子弟,小時候,他和當時一般鄉下男孩一樣,課餘總是要下田幫忙農事,日日赤足奔走於鄉野之間,經常與鋤頭、扁擔、泥土、野草、水牛、牧童為伍。口哼耳聞的盡是十足鄉土氣息的台灣歌仔,既不懂五線譜和樂理,更不曾摸過鋼琴或其他樂器;今日卻成一個音樂教授、民族音樂研究學者以及夜夜獨伴孤燈,譜出許多優美樂章的作曲家。前後如此截然不同的生命場景,實在教人一時難以聯想在一起。這樣出人意料地轉折變換的人生道路,到底是由於上蒼的巧妙安排?或是個人刻意的生涯規劃?還是…?相信您對其中的過程一定有些好奇。那麼,不妨讓我們在聆聽這些動人音符的同時,齊來分享作曲家─張炫文教授的「音樂絲路」經歷吧!

 

音樂的門外漢

張炫文教授1942年生於台中縣大安鄉,他的父親是一個依賴種田維生的純樸農民,家境在鄉下雖屬小康之家,維持一家基本的生活並無問題;但因子女眾多(四男五女),為了要讓考得上學校的每個孩子在小學畢業之後繼續升學,光是每學期基本的學雜費用,就足以讓家用經常捉襟見肘,哪有餘力栽培孩子學音樂?何況當時的鄉下人,根本從未聽說有人學音樂,更不知道學音樂是什麼玩意兒?因此,儘管他從小學開始便一直是老師眼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對「音樂」這個名詞,不僅陌生更是懵懂,也從未覺得自己在音樂方面有何特別的天賦。所接觸的音樂,只有鄉下常聽到的唸歌說唱、歌仔戲調、北管、南管等鄉土音樂以及學校音樂課所教的歌曲,對西洋音樂可說是完全陌生。直到進入新竹師範學校之後,才有幸得到良師的啟蒙,開始正式接受音樂的洗禮,真正感受到音樂之美,從而踏上漫長的音樂之路。

良師的啟蒙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風格特色

上述的歌詞品味,基本上已顯示張教授的曲風,是比較傾向情感真摯、抒情優美的類型,其實多數歌曲創作者也都有類似的傾向,因此這並非張教授個人所獨有。不過,張教授的音樂所表現出來的韻致,的確有些與眾不同之處。限於篇幅,筆者在此僅舉下列比較突出的兩點來談:

1、親切中蘊含鄉土性:

唱過或聽過張教授作品的人,一般都有一種既親切又鄉土的感覺。這應該與他的人格特質以及他在鄉土音樂方面的深入研究有密切的關連。尤其是後者,讓他能把鄉土音樂的諸多特質完全消化融合,並且成為他個人音樂思維中十分自然的一部分。從簡單的兒歌到若干高難度的藝術歌曲,都可發現這種特質。例如:《鄉愁四韻》吸收歌仔戲〔七字調〕某種特別的神韻,以吟唱式的歌唱,表現深沉的鄉愁;《將進酒》運用中國傳統戲曲裝飾性唱腔的手法以及歌仔戲〔吟詩調〕的腔韻;《歌》則深受歌仔戲、高甲戲、南管、北管、平劇等傳統戲曲音樂,以及中國民歌和民間器樂等民族音樂素材的影響。這些歌不僅表現了濃厚的民族特色與感情,同時也讓人覺得親切中帶有鄉土味。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曲家張炫文簡介

張炫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學士(主修鋼琴),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曾任國小教師、台灣省交響樂團研究員;師專、師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台灣歌仔學會理事長;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系主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及國立民族音樂中心籌備處專業諮詢委員。20058月退休。現任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系兼任教授,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理事,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會員。

張炫文先生除在西洋音樂上有專業之素養外,對於台灣鄉土音樂也有極深入之研究。尤其是台灣歌仔戲音樂及台灣唸歌說唱音樂之學術研究,他都是台灣最早踏入此一領域之先驅。已出版的專著有:《歌仔戲的音樂》(1976)、《台灣歌仔戲音樂》(1982)、《七字調的音樂研究》(1985)、《台灣的說唱音樂》(1986)、《台灣福佬系說唱音樂研究》(1991)、《歌仔調之美》(1998等。

身為台灣代表性作曲家之一的張炫文,曾獲得「中興文藝獎章」、「鐸聲獎教育有功特別獎」、台灣省音樂協進會「歌曲創作」音樂獎章,已出版的音樂創作專輯,包括《張炫文創作歌曲集》(1985)、《張炫文創作歌曲選集》(1998)、連篇合唱曲—混聲四部合唱《山海戀歌》(2000);另有單曲形式出版的合唱作品樂譜,包括:《叫做台灣的搖籃》、《風吹》、《草仔枝》(1996)、《將進酒》(1996)、《土地之戀》、《媽媽的愛》&《畢業歌》(1997)、《阮的愛底這》(2001)、《生命是一片藍藍的天》&《一枝草仔一點露》(2006等,幾乎都獲選為全國性音樂比賽合唱指定曲。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炫文 Chang Hsuan-Wen

1942年生於臺灣臺中鄉下的農家子弟。畢業於省立新竹師範(196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1969),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73)。曾隨李富美、吳漪曼、蕭滋、藤田梓等教授學鋼琴;作曲理論方面先後受教於蕭而化、張錦鴻、史惟亮、劉德義等教授。曾任小學教師、省立新竹師專助教、台灣省交響樂團研究員;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講師、副教授、音樂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歌仔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常務監事…等職務。曾獲「中興文藝獎」音樂獎章(1976)、第四屆「鐸聲獎」~推展中小學音樂教育有功特別獎(1985)、臺灣省音樂協進會「歌曲創作」音樂獎章(1989)…等獎項。

四十年來,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課餘則投入民族音樂研究及歌曲創作,先後出版有《台灣歌仔戲音樂》(1982)、《七字調的音樂研究》(1985)、《台灣的說唱音樂》(1986)、《台灣福佬系說唱音樂研究》(1991)、《歌仔調之美》(1998)等民族音樂專書;另有《張炫文創作歌曲集》(1985)、《張炫文創作歌曲選集》(1998)、聯篇混聲四部大合唱《山海戀歌》(2000)及近年來以單曲方式出版的系列張炫文合唱歌曲樂譜等。

他的創作歌曲,除了經常出現在各地演唱會舞台之外,自1998年迄今,已有若干喜愛其作品的音樂團體,主動為他舉辦整場的個人作品演唱會或出版個人作品CD專輯。其中包括:南投縣教師合唱團主辦,台中師院鐸聲合唱團、台北幼獅合唱團、台北華新兒童合唱團、台中兒童少年合唱團、南投縣炎峰國小兒童合唱團、高雄市兒童合唱團及聲樂家柴寶琳、林瀛鳳、洪約華、莊敏仁、張嘉煌、葉宏文、陳振芳、林麗…等參與演出的「土地之戀—張炫文教授創作歌曲演唱會」(1998台北市、台中市、中興新村、高雄市);采苑藝術文教基金會主辦,采苑合唱團、中華電信合唱團、國語日報婦女合唱團聯合演出的「鄉音歌韻土地情-張炫文合唱作品發表會」(2002台北市);台中市新民高中主辦,新民高中音樂班合唱團、台中師院音樂系合唱團、台中師院教職員工合唱團聯合演出的「張炫文合唱作品發表會」(2003台中市);高雄市台灣合唱團主辦,屏東展望合唱團參與演出的「2003年度演唱會-張炫文作品發表」(2003豐原市、台中市、鳳山市、高雄市,高雄場的實況演唱錄音、錄影已出版CD、DVD專輯)以及台北室內合唱團錄製出版的《張炫文合唱作品集-土地之戀》CD專輯(2006)等。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