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顏綠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教授

2007 年9 月,我因為參與台灣音樂百科辭書的編纂工作,積極與張炫文教授連絡,主要是為了確認他的一些生平細節,也順便問候他的身體近況。電話中他告訴我,年初肝腫瘤復發,卻被台中榮總醫院延誤了醫療的時間,目前轉到澄清醫院,做光子照射,每天去兩次,每次做五分鐘。我心中一陣驚慌,感覺到他病得不輕、似乎時日不多。10 月19 日我撥了空,到台中探望他。他原本瘦弱的身子更為虛弱了,幾乎不成人形,我心裡非常不忍。但是看到我,他很高興,仍舊強打著精神與我說話,還送我他剛出版的樂譜。

什麼時候認識張教授,我已記不太清楚,應該是三十年前,我剛從大學畢業、在亞洲作曲家聯盟當秘書時吧!但是僅僅幾面之緣。後來為了歌仔戲的研究,去請教他,才有進一步的認識。記得他很親切的接待我,並送我他接受省立交響樂團委託製作的一套歌仔戲唱片及書,讓我受益匪淺。當時覺得他毫無長者的架子,親切而誠懇。在德國十二年,我時常想到他這麼一位愛護晚輩、無私的學者。回國後,因為娘家在台中,偶而就去探望張炫文教授、謝謝他。

從1991 年起,到張炫文教授病重前,每年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由許常惠教授發起成立)的學術研討會,他都會全程出席,即使罹患癌症初期,手術後他還是不缺席。之前我只知道張教授是歌仔戲研究專家,偶而創作歌曲。有一年,我們幾個音樂學者聚餐,我提議大家二、三個月聚聚,就這樣,台北藝大的筆者和溫秋菊老師、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黃玲玉和李秀琴老師(後轉任台北藝大)、中央大學的曾瀚霈老師、台灣大學的王櫻芬老師、中山大學的蔡順美老師、交通大學的楊建章老師(後轉任台大)等,就不定期的聚會起來,每次設定一個主題和幾個副題,輪流負責主講,大家則自由討論、交換意見。有一次,張炫文老師主講他的歌曲創作。那天,我們傾聽他敘述創作的過程,因為是非正式的場合,不過十個人左右,感覺他全程都很開心、輕鬆,可是也準備的很充分。他送給我們每一位出席者他的樂譜,並介紹了他的幾首合唱曲。他總是那麼謙沖,說有些曲子是為學校教學寫的,受限於調性、音域,技巧並不難,和聲也不複雜,不是什麼藝術歌曲。其實,他的歌曲既講究詩詞的選擇、又兼顧了音樂的美,當然可以歸類到藝術歌曲,幾首為國小學童寫的,也許加個「民歌風」吧!那天,我們更認識了張炫文教授的多才多藝,也都很敬佩他,喜愛他的歌曲,覺得他能橫跨音樂學研究和歌曲創作,實在了不起,尤其後期寫的台語歌曲,更是膾炙人口。

張炫文教授(1942.11.27-2008.2.16)是我所認識的音樂教育者中最令人敬佩的一位,

他數十年來作育英才無數,年輕時從師專畢業後,順利成為小學老師,仍不停進修學習,再繼續升學,而能在艱苦中考上學子夢寐以求的台灣師大音樂系,獲得學士後,不改求知求進的態度,又考上當時國內唯一可以深造音樂的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然後從助教、講師,一直到副教授、教授,一路走來,不僅在教育崗位上堅持嚴謹的態度,並投身民族音樂學研究、歌曲創作、音樂教育理論研究。

近十年來,漸漸有人為學童創作台語教育歌曲、為聲樂家譜寫藝術歌曲,緣由是1990 年代教育政策的關注本土,學校設了鄉土教育。早期張炫文教授寫歌,一來是興趣,二來是受鼓勵參加比賽,竟然入選而增加信心,就繼續寫。他在挑選歌詞時,非常講究,務必在朗誦時就自然呈現音樂性,然後他譜寫出的歌曲,旋律優美、親切流暢,不虛假、不賣弄,得到許多音樂老師的青睞,紛紛運用到教學上。他寫台語歌,也不是刻意的,主要是有幾位小學老師,是他師範時教過的學生,為了鄉土教學的需要求助於他,希望他寫一些適合國小學童唱的歌曲;剛好又有朋友林武憲寄了台語詩給他,因緣際會就嘗試為台語詩歌譜曲。過去他研究歌仔戲,花了非常多心血,特別是在音韻與旋律方面的探討,這些研究一直沒有間斷,在譜寫歌曲的過程,剛好是一大助力。因為是為學童而寫,技巧就不能太難,而小學音樂老師也非個個是鋼琴家,所以鋼琴伴奏部份也必須簡單易彈、著重在教學應用。但是這許多限制,並沒有侷限他歌曲創作的才華,一首又一首令人喜愛的歌不斷的產出,像〈螢火蟲〉、〈豆芽菜〉、〈土地之戀〉、〈叫做台灣的搖籃〉、〈草仔枝〉、〈風吹〉,不僅在國小、國中傳唱,也成為許多合唱團喜愛的曲目。

很多學者進入了研究領域和大學體系教書,大都不再有餘裕去關懷中小學教育。張教授卻不一樣,在民族音樂學界,他是個非常受到敬重的學者、研究者,榮升教授後,他繼續發表論文、勤勉的作曲、寫書,在有限的時間下,他仍舊堅持在國民義務教育方面投下心力,為國小老師解決問題。他居住在台中,只要台北有相關的學術研討會、作品發表會,他一定出席。猶記得,每年的民族音樂學會年會和學術研討會會場,都一定會見到他的身影,唯一他缺席的一次,就是2007 年,張老師真的病重了!他已經到病入膏肓了,還是不願意朋友們操心。過世前不久,他還囑咐我,不用跟大家講。可是,有多少朋友因此失去再次探望他的機會呀!唯一還能稍稍感到欣慰的是,我帶著音樂學研究生陳加南,訪談了他幾次;加南因為任職於明道中學,又更進一步地整理了一些東西,認識了這位了不起的師長。她也協助師母整理分類張教授的一些遺物,像照片、文件等。

一晃眼,張炫文教授已經離開我們將近一年了!我雖然不曾當過他課堂上的學生、也不是他的同學或同事,但是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是我心目中最敬佩的、如兄長般的學者典範,他的離去,多令人不捨呀!張炫文教授一生的勤奮不懈、求知若渴、提攜後輩、孝親愛家、寬宏大度,是典型的教育家風範、是台灣人的驕傲和典範!(2008 年12 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