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人對先父的印象應該是那極為削瘦的身影與和藹的笑容, 與他共事過的人往往記得他處事嚴謹,來過我家的人則會對他數千片的黑膠唱片與CD收藏印象深刻。不知情的人或許會以為能學音樂的人多是經濟無虞,因此能出手闊綽的建立起龐大收藏並沒有特別之處;然而若了解他成長的背景,這些數十年累積下來的收藏,其實堆砌著父親一生對音樂無法抹滅的執著與熱愛。

 

根據母親轉述,父親有個不愉快的童年,由於出身海線貧苦農家大家庭的長子,從小便要頂著天生削瘦的身體下田幫忙農務。不幸三歲便喪母的他,心中常覺得弱勢與孤獨,心底總羨慕著親生母親的疼愛,這養成了他自立自強有苦往肚裡吞的個性,他過去也不時告誡我要珍惜有媽媽在的日子。身為長子的父親從小也理所當然的被賦予分擔家計的責任,國中畢業時差點被送去鐵路局做工貼補家用,但親友見他身體瘦弱,說服了爺爺讓他繼續唸書,之後才有機會在新竹師專受到音樂的啟蒙,除了領略到音樂之美,也發現了自己在音樂上的才能,從此開始努力鑽研,一個的農家子弟與音樂結下一輩子的不解之緣。

 

在我整理父親留下來的上千片黑膠唱片時,其收藏範圍之包羅萬象使我大大的驚訝,除了古典音樂,還有楊麗花與葉青的歌仔戲、客家山歌、原住民音樂、台語流行歌、日本演歌、中國國樂、西洋爵士樂、經典英文老歌、聲樂合唱、器樂演奏…似乎全世界的音樂他都有興趣,一心探索著各種音樂的美妙。而這滿室的唱片則是他從二十幾歲開始會賺錢起,將薪水扣除大部分要上繳奉養父母的錢,省吃儉用的從餘下的生活費中撥出大半去買當時應屬奢侈品的唱片,平時休閒就是逛唱片行,有錢就買進口的,沒錢就買台版,每次總要帶兩張回家聽才甘心,聽完後仔細保養收藏,分門別類一一歸位,曲目上還註記著他的心得。後來CD開始流行後,相同的習慣就改到CD上了,慢慢累積出了一大片CD牆。

 

我們家人對父親的印象,似乎是個平時都關在房間內,只有吃飯時才會出現的一號神秘人物,平時話不多,總是很開明的尊重家人的不同想法。雖然如此,若走進他的房間,他的生活昭然若揭:除了鋼琴,就是滿牆滿櫃的書、唱片、與音響錄音器材。平時他的生活就是用鋼琴創作音樂,用麥克風記錄音樂,從書本研究音樂,工作是教音樂,休閒是聽音樂,最常做的運動就是挪動幾十公斤沉重的喇叭,或調整線路複雜的音響器材,弄得滿身大汗後再坐下來聽聽有沒有比較好聽。打開他的電腦有滿滿分門別類好的mp3音樂檔案,翻開他的抽屜則見到片片音樂新聞的剪報,或他隨手用鉛筆草草寫下的紙片,可能是某本音樂教育書籍的書摘心得,可能是突然看到某篇優美有意境的歌詞,也可能是腦海中突然浮現的一段旋律用趕緊用簡譜寫下。而他所留下來的書了不但塞滿了他房間的書櫃更是溢到了家中的各個角落,之前家人要將他收藏的書整理起來捐給台中教育大學時,還低估了數量,讓兩個搬家工人弄得精疲力竭,最後清點才知道整整有97大箱。

 

父親一輩子對音樂專注執著,在遍覽中西音樂之後,或許是因為童年鄉下的農家回憶,或許是曾經歷過國民黨對本土文化的打壓,讓他始終對本土文化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打從碩士班起他便選擇了冷門的歌仔戲為論文研究的題材,一直到後來矢志貢獻心力在本土音樂的創作,一心發揚台灣文化。一旦他找到令他感動的歌詞,便默默關在頂樓的房間創作,常常欲罷不能的熬夜到半夜三四點才睡覺,這樣的執著堆積出他音樂上的成就,但也讓一輩子不煙不酒的他染上了肝癌絕症,在驚覺失去健康時為時已晚,讓人唏噓不已。

 

如今心中總有一個遺憾,過去自己總是忙碌於自己的生活,沒能趁早了解父親的世界,幫他紀錄與分享他心情;更恨自己沒有學音樂,無法好好傳承他一生的志願。

 

聽父親過去的學生說,父親最快樂的事就是坐在台下,笑瞇瞇的聽台上的人演唱著自己創作的音樂,嘴中會輕輕哼著曲調,仔細感受台上唱的人是否有傳達出他要表達的感覺。在他逝世一週年紀念音樂會的前夕,我謹以此文紀念我敬愛的父親,並感謝所有協助籌辦與參予這次音樂會的師長朋友們。我腦中可以想像著父親坐在台下露出微笑打拍子的表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