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久以來,我們在無數次獨唱或合唱音樂會上,張炫文的歌樂作品,常常是大家傾耳細品的焦點,近年來兩岸樂壇活動密切,港、滬、榕、廈…等文化都會,每有歌樂活動,他的作品也漸漸為人熟悉。

在當代作曲家群中,張氏的歌曲作品,甚得聲樂家和愛樂知音的青睞。究其原因,在於他堅持執著於保存「樂以詩為本,詩以樂為用」的歌樂完美體質,既富有民族風格、地域風情,也凸顯了自已的風骨。他在作曲寫歌的成就上,能有如此精緻與親和相等的美學效果,源自他彌足珍貴的人生閱歷:一是童年的鄉村生活,大安溪的潺潺溪水、阡陌的無邊禾浪、西濱燦爛的晚霞、廟會喧鬧的野台戲…都積澱在潛意識中,日久變成靈感的活泉。其二是三年小學教員「孩子頭」生涯,對從事心靈工程的藝術創作者而言,這是永保童心最難得的機會,這一點,他與歌曲之王舒伯特頗為相似。其三他在大學主修鋼琴副修聲樂,碩士班則鑽研傳統地方戲曲,造就了作曲上最紮實的基本功,所以寫起歌來自然行雲流水,不露斧鑿痕跡。

綜如上述,張炫文的歌樂,最出眾的特色是在他超越從「傳統」到「現代」吾人習見的那種基因突變的魔障。他很像「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樣,堅持等待藝術歌曲仍是以人文為核心價值的時代輪迴。果然,新世紀伊始,藝術的思古懷舊之風日益熾盛,他終於等到了春天,這本獨唱歌曲集的出版,正象徵了這個時代意義。

 

 瑩 撰於台北新店

2007.1.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炫文 的頭像
    張炫文

    張炫文教授紀念館

    張炫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